首頁 > 行業資訊 > 機器人中所需的精密電子元器件

機器人中所需的精密電子元器件

16/3/2019

機器人中所需的精密電子元器件

在人工成本大幅攀升下,是以全球的工廠或者商家都開始引進機器人進行“作業”。為什麼呢?機器人24小時工作都可以,工作效率也穩定,不會抱怨,便於管理。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(IFR)發布2018年機器人統計中(以工業機器人密度為衡量標準),提到2017年人工與機器人佔比為10000/85,而且這個比列還在一直縮小。
而在我們國內,熟知的就有京東的貨物分揀機器人、海底撈的無人餐廳。在京東購物時哪怕深夜也會有響應,如果換成淘寶之類就沒有,為什麼?這些都是物流機器人在幫你做,它們24小時都處於工作待命中。而海底撈的無人餐廳,從點餐到後續清理都是由機器人執行,剛推出賺足的我們的眼球。
就機器本身而言,想要運行就需要依靠大量的硬件組成。同樣機器人的正常運轉更離不開精密的電子元器件,來實現更種控制和執行指令。一般的機器人都會存在電容電阻、晶體管、電感、IC等等。而其中目前行業最為難攻克的要屬IC了。
中央處理器(CPU)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,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、控制核心,主要是結算計算機的指令和數據,說它是整個計算機的大腦也不為過。
而最早的CPU是英特爾1971年用2250個晶體管製成的,每個晶體管的間隙為10微米,能夠處理4bit的數據,每秒運算6萬次,頻率為108KHZ,前端總線為0.74MHz。
CPU架構? CPU廠商給屬於同一系列的CPU產品定的一個規範,主要目的是為了區分不同類型CPU的重要標示。目前市場上的CPU指令集分類主要分有兩大陣營,一個是intel、AMD為首的複雜指令集CPU,另一個是以IBM、ARM為首的精簡指令集CPU。
CPU可細分為八大單元:指令高速緩存,俗稱指令寄存器 、譯碼單元,俗稱指令譯碼器 、控制單元、寄存器、邏輯運算單元(ALU)、預取單元、總線單元、數據高速緩存 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方寸之地,卻內涵世界。
簡單來說CPU的工作原理就是取指令、指令譯碼、執行指令、修改指令計算機四步。
簡單高效的特點,也讓專業人士意識到一個問題“或許在未來的某天,機器人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崗位”。製造機器人的初衷是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便利,想要取代是不可能的,但不可否認未來的失業率加將提高。